要求香山班上的同學要寫心得,自己也來交一篇。
回顧自己這幾年練拳的經過,似乎是印證了練拳會有撞牆期(也有人說是「三回九轉」)這回事。大約是每半年一次吧,總是會有一段時間覺得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有種練不下去的感覺。有時是覺得不管再怎麼練,永遠達不到老師或師兄口中的標準要求;有時是工作繁雜,到了該練拳的時間卻提不起勁來練。這個過程好像一直在反覆出現。
練拳的過程,用「充滿挫折」來形容並不為過。身體材質的轉換、心態的調整、甚至是時間的分配與運用,都要一步步地克服。就拿基本功來說好了。「姿勢動作愈趨近正確,就愈累愈難」這句話在太極拳裡是無所不在的事實。每當自己以為好像有進步了,往往一個細微的調整就把人打回原形。好像是希臘神話中永遠在推大石上山的西西弗斯(Sisyphus)一樣。所以練拳,也是煉心。
有時的挫折是來自己對動作的要求。老師或師兄們也許只是隨口一句提點,但是要做到就又是千難萬難。可是這不就是人生的寫照?老闆或上司的一句話,就只能摸著鼻子下去把它做到對做到好。為什麼我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可以想盡辦法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投資自己的健康上,往往會有一堆的理由和藉口中途放棄?其實自己的身體,就是在這不斷地自我要求中,一點一滴地在改變,變得更強健、更柔軟、更舒展。只是自己天天在看,沒有察覺而已。
太極拳是要細細品味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由大到小、由粗略到細微,一點點一點點地去體察和調整。一個調整,也許只是一個關節的角度、或是半個腳掌的距離;也可以是整個臂膀的動作、或是整個身形的位置。而且調整,必須要配合自己的身體的體能,逐步地去改善。如果身體的材質明明還沒辦法做到,又一味地要強迫自己要一次到位,結果很可能是用錯了肌肉、放錯了重心,嚴重的話還會受到運動傷害。那就和我們習拳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所以不是教拳者不想一次把所知所會的全部放出來,而是一次說得太多太深,對循序漸進的練習卻是有害無益。或是老師說得太多,學生練得不夠,到頭來也只是「說得一口好拳」。倒不如耐住性子、放慢腳步,一點一點地把有教到講過的東西紮紮實實地練到身上,才是自己可以一輩子帶著走的資產。
所以我到現在為止,在太極拳這條路上的體會,總地來說就是「太極如人生,人生似太極」。一路上盡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轉換過程。
柏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