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台灣後的一個機緣,在師長的鼓勵之下開始在新竹作廣法濟渡的工作,推廣太極拳變成我生涯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這些年來也結識了許多有心之士,幽游於太極拳領域當中,也在這其中發現許多人對太極拳的看法及差異。
自王太老師將傳統太極拳撥灑在台灣之後,楊式太極拳的訓練方式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流程與觀念,以樁步來說,以前練太極拳總是低一點或是高一點的修著,怎樣是標準就沒啥了解,現在則已經有了一套固定的衡量辦法,雖然辛苦卻是有效,如果沒練成功也會練成身、練就健康,若練成功則持續開發的潛力亦大,是故樁步極為重要,關於樁步,以前看到有些前輩所寫的心得文章不但不會興奮,而且越看越沮喪,總覺得自己沒學好,最近則有不同的感受,以最近那篇跨的分類來說,個人淺見,其實似乎沒有必要分的那麼細,就算練到也未必說的出,就如同玉女穿梭一樣,看似複雜其實就是跨的變化,卻若僅說為跨的變化,又何來穿梭之名,所以,太極拳是架子叫做太極拳、還是訓練過程叫做太極拳、她的兵學思想教作太極拳或者是效果為太極拳。
昨天晚上,用油彩畫了ㄧ幅卡羅萊納茉莉,太太說話的很像水彩,聽了心裡就有一種奇怪的感受,茉莉不像茉莉,油畫不像油畫,其味不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