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邱老師關於 舒筋活血(左右攀足) 的文章, 想起該聊一聊酸痛與傷痛的經驗, 給初學者參考看看這大概是學拳以來, 唯一老師說重要也有教, 而我幾乎都沒做過的功操.
原因是自己習拳以來, 膝蓋上方這塊肌腱從來就沒好過, 永遠是有些痛的. 平時蹲下起來, 只要膝蓋折超過90度要再回復的動作, 都要用手扶著幫忙, 所以根本沒辦法做這動作.
習拳以來唯一稱得上傷痛的, 是習拳沒多久為了套腿加量太多, 膝內側的肌腱發生過刺痛, 後來用到那邊的動作盡量不做, 幾天就好了 .... 那時上課是林毅蓮老師, 她的教學智慧至今還是讓我非常感謝 .... 不想練太勤可以如何, 如果想趕進度又可以如何. .
除此, 她也說了一個重要觀念 "換零件", 說習拳全身零件都會換過, 有些地方可能還要痛過好幾回 . 對初學者而言, 練拳稍微那裡痛可能就會害怕, 當然自己也經歷過那些階段, 要我現在回想那些酸痛該如何經歷面對..... 酸痛 -> 恢復 ->酸痛->恢復, 就是整個練拳進步的過程, 而身體也在那循環中一直被改造.
前文 "小心謹慎, 只為天天練習" 裡已經提供許多方法減緩酸痛, 如果只是一般速度的進步, 那些小技巧應該就可以讓一般人, 持續不斷的進步. 其後需要的只是天天耐心持續練習, 雖然進步不多可是天天有進度, 日積月累就可以非常可觀.
不過像我自己的進度, 是會把標準稍微提高, 測試自己可以容忍的酸痛程度與身體的變化, 有時可能會超過, 警覺到超過身體負荷, 會再減量回來並持續維持在, 知道太高後的稍低強度. 一年多來曾經發生過較令人害怕的經驗, 大概是習拳近一年時, 前後攤手的重要體會後.
那時初體驗腰手全然配合的轉動太過興奮, 就開始一天做480個, 想不到只做兩周, 就弄得牙床整個酸痛, 頭部表面也發生幾次感覺急促充血的疼痛, 馬上減到一天300個後, 約做了一個多月就又再減量練習.
自己回想一年多來學習太極拳的經驗, 這學問最困難的地方, 除了方法正確性以外, 就在持續性的問題, 練習量忽大忽小是最容易失敗的方法, 那樣身體就沒辦法在穩定的練習量上持續進步, 現今我的練習方法重點都在穩定的量與品質, 而非追求衝刺的感覺.
以前聽過一些朋友練太極拳, 常是平時不太練, 假日才加量練習. 我自己則是天天練習.... 在假日可以大吃多睡多休息時, 我反而會減量練習, 讓身體恢復得更好, 以便有更多體力, 可以穩定持續下周的天天練習. 我想一個太極拳初學者, 如果是立志天天做多少練習, 不論其練習量多少, 都會比很多一頭熱的練習方法好很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