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形上與形下的合一(引自:涵化太極 6)
作者:歐業超
太極拳這詞的真義,應是指太極拳的本體而言,並非單如一般人所認為的那出自對太極拳具形象式的人體動作模仿。
太極拳的本體原是由形上的拳理、拳法與形下的實拳、實功構成。太極的本義,係指太極的理性思想。太極的理性思想體系,原為宇宙萬物萬象所以構成的一種最高層的法則體系的理認(見附表一之所載),而太極拳就是這種理認法則下的一項具體轉化,因而在『拳』字前頭加上『太極』一詞作領攝,就在標明那拳的技藝所具有的那種常往不變而且必不可缺少的性質。太極拳本體的組構系統如附表二之所示。
上面兩個表內所包括的概念,固然涵蓋著太極的理性和太極拳的本體的一切,可是兩者之間的直接關係並不明確:是是非非,讓人難以判斷。這就要靠『太極拳乾坤上下解』裡那『四綱二十八目』來做中間的一個橋樑了。(見附表三之所載)
四綱二十八目是理認太極拳的理論與太極拳本體之間銜接的一個橋樑,沒有這項傳誺,兩者接不起來。這是傳統不二的,是口授心傳的,有這項抄傳做橋樑,才可以把太極拳的本體與太極拳的理論相銜接:太極的理性思想,與太極拳形而下的根本實體才具有其一貫性。不然懸空闊談太極的理性,又與太極拳何干?
就單從教學太極拳的本體來講,如果教學一開始就講太極姓裡,有些可以理解,有些不容易理解。如像一陰一陽,一開一合,那有關太極性理。進退隱現那就是拳理拳法:這是根據一定的理法推演下來的。若從底下歸納上去,那一定的理法就是太極的宇宙觀的理念。世俗多好高騖遠,偏多從這方面開始。弄得烏煙瘴氣。
講到練拳要從充實材質上開始。起初腿的力量不足,關節韌帶也不夠強,那必須照一定的運動的法則,來下手練,依照實拳的組織與結構的要求來充實材質的功能:所謂實公。實功是顯現實拳的心神體能的人體活動:包括椿步、當跨、身腰、手眼的形式、功能與用法以及與精神意志的控制。內在之拳理、拳法與外在之肢體運動結合而成的心神體能。
實拳是拳理、拳法在人體活動上的具體化。包括著人體活動的動作姿勢,及其作用:對修練者能增進其心神與體能間的協調,在動作的形式上,成為若干有形相有材質有動力與有目的的動作個體,顯出人體動作上應有的樣態,以使拳理、拳法實現它的實在性。
實拳是一種有體系性的綜合著心神體能所實現的『形態』。實功是一種有體系性的心神體能的『結聚』。實拳和實功兩者,都是實現太極拳拳理拳法的根本『基體』。實拳有形式,有態狀,有動力,有功效。實功能夠使實拳的組織體系表現為事實。實拳與實功共同存在,合而表現。傳統上稱為『實在功夫』,這個功夫是根據技術上的標準需求而修練,而有那種心神體能的實相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