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功心得--柏岑的心得-3

今天會跑到竹北社大去上課, 其實有好幾個原因. 其一是昨天在教練班上課時可能是因為上週落枕還沒好, 所以練拳有節制, 覺得體力沒有被消耗完. 其次是第二段才剛開始學, 想再多幾次練習機會.其三想再多觀摩一下老師和師兄是怎麼教拳, 做為自己的參考.
有一段時間沒有和竹北社大的同學一起練拳了. 自從去年年底去美國一趟回來, 就開始覺得自己有點跟不上同學的進度, 不論是基本功或是套拳都退步了. 在寒假之後就幾乎再沒有一起練拳過. 上次來竹北也是跟著新生一起打. 而這一次因為想再多練第二段, 所以就跟著舊生後面練.
在分班上課時, 我一邊跟著打套拳, 一邊留意著同學的動作. 在香山社大那邊我開始發現, 自己打套拳是一回事, 看別人打又是一回事. 香山社大那裡都是完全沒有摸過太極拳的新生, 竹北這邊則是從新生到練過一兩年的都有, 這樣一來, 更容易可以看到不同階段的同學打出來的拳有什麼差別. 這和我回老家練拳時, 看一些拳的感覺又有很大的不同.
練拳到現在, 覺得第一段裡真的很多的基本, 不勝枚舉. 光是一個摟膝拗步的過中轉正, 就可以應用在許多不同的動作裡. 一個 "合" 的動作, 從手揮琵琶, 白鶴亮翅到海底針, 都似乎有這個合的動作在裡面.像今天課中新教的扇捅臂, 中間我看到的就有沈身落肘, 側上步, 側揉胯進身等動作, 而側揉胯進身的動作, 又好像是斜飛的步法動作一致, 只是是否真是如我所見, 還是要再向師兄姐們和老師請教. 但是這些動作大多在第一段裡或多或少都有練過. 動作雖然不見得相同, 但是拆開來後很多的要領是很相似的.
至於今天在練習從下手揮琵琶到扇捅臂的部分, 會覺得是不是讓同學統一面對的方向, 比較不容易造成混亂? 因為我的感覺是太極拳的方位好像是很重要的事. 從正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到右前, 右後, 左前, 左後四個方向, 都有一定的規矩. 如果是在分解動作練習時, 也讓同學能照著套拳時的方向來練, 是不是會對於之後串拳時會有幫助? 還是這樣反而會僵化套拳的練習? 這點還有勞老師和師兄釋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