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來學太極拳的朋友多半是受到傳聞的影響,希望在太極拳當中可以得到一種與小說裝飾外高人一樣的感受,那種感受我們姑且把它叫做"氣",在這裡我們不做金石註解,不考証用字的正確與否只對泛稱的氣與太極全套拳之間的關聯作ㄧ番個人體會上的描述。
自古以來迄經常被當成玄之又玄的內在表現,因為解剖學中並沒有被稱作氣的物質,所以說法紛紜,從感覺上去歸納就有所謂的酸麻熱脹痛等感官反應,從現象上就更慘了所有的特異功能都與氣有關,所以我想以太極拳中最基本的套拳最為基礎,探討ㄧ下,關於氣與套拳之間的關連,練到現在在我所實踐的太極拳中,氣應該是應該是什麼樣的現象或是感覺,初期學拳在於行功走架的正確性,身心無法兩顧,通常以身型的準確性為主,漸漸的由熟練養成習慣之後,身體才有可能越來越鬆,在鬆的過程就有氣的感覺,這時就是酸麻熱脹痛等感覺的出現,微血管的疏通、身體管道的通暢,都會反映在這些狀況之中,尤其一些以前運動不當的舊傷,在氣的運轉之同時就會有疼痛的感覺,有時真是苦不堪言,這時許多當時的同學就會在這裡放下了,卻不知這樣的過程是一種理療的過程,是身體自癒的現象,中途放棄就徒勞無功了,最近有ㄧ句廣告台詞說"痛者不通、通則不痛"按照正功正法練到不會痛時,就是通暢無阻的時候,這時小說中那種空靈自在的感覺就自然產生。
接著是一種重覺,ㄧ般稱為重量感,這種感覺會在練拳時先陸續出現,剛開是在定式也就是樁步,當樁步每站都有重覺時,就可以開始在套拳中尋找,樁步的重覺感最常出現在像摟膝拗步中的按掌上,許多人爲了要產生這種重覺,刻意的將手掌踡起來,以為這是鬆,這是大錯誤,舒掌在太極拳中乃是行於指的必要條件,彎曲的手指不合於太極拳技擊的原則,手掌舒平、沉肩、中正、沉襠、填胯在樁上找到重覺是進鬆沉的一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