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碌生活著,當有一天發現身體出現紅燈訊息時,知道健康的重要,也開始尋找適合自己長期運動。從練羽球,游泳、健行、瑜珈運動總有體能、路途、場地、天候、球伴受限、無法隨性或從心所欲,當然就中斷學習。偶然機會上網看到社區大學開太極拳課程,其地點時間皆符合所需,就這樣踏進楊式傳統太極拳領域。
以前見公園打拳者打得如行雲流水優遊自在,總覺那是可作為終老一生最佳運動方式。嘿,上起課來卻非如此,上3期課程進展不多,每一次課程都經老師耐心指導調整姿勢,但自個悟性不高,又無運動細胞,練起來頗覺辛苦,總不了解為何每一小小細微姿勢要如此講究,一旦做到似乎頗覺舒服,但早已汗流浹背,無法撐數秒,又別以為在家練或下堂課就可以做到老師原先提示你該做到動作,往往每一堂課重複又重複被糾正,下課時常兩腳無力,膝蓋不舒服,說實在每次上課都有很大挫折感。或許本性急,實無法做到「鬆」,「鬆」實非易事,因鬆又非實鬆,仍需架式還在,彷彿這些姿勢輕輕鬆鬆掛著,這還真難懂,難懂就不易做到。截至目前無法詮釋太極拳,也無法真正了解它的意境,更無法走入它的境界。但至少這樣課程學習,睡眠品質變好,從未感冒,骨質疏鬆度未增加,這是一大收穫。
很幸運遇到非常具有高度耐心細心的賴老師,每一堂課都針對學生不同學習狀況、體能因材施教,每一次老師汗水流的比學生還多,老師比學生還認真呢自己一向對學習事物,都不輕言放棄,再加上有好老師教導,為了自己健康著想,所以會進軍第4期課程。
「練太極不能太急」,只能循序漸進地改變身體的材質,材質改善了、不良的習慣姿勢和動作改掉了,自然又會有所突破。董同學在這個班上已有一段時間,初時就有提到過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疏鬆是許多人到了一定年紀時就會開始發生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運動量不足、營養(還有日照,皮膚在接受日照時會自行合成留住鈣質最重要的維他命D3)、內分泌改變等因素引起。
患有骨質疏鬆的人最怕的就是跌倒,跌倒造成骨折的機率會比其他人要來得大。要預防跌倒的最好方法,除了避免容易跌倒的環境之外,就是增強肌肉的力量和改善平衡感。太極拳要求虛實分明、重心在一隻腳上,就是在鍛鍊腿部的肌肉和訓練平衡感,加上身體放鬆重心自然會放低,重心低了就不容易失去平衡。只是鍛鍊的過程難免辛苦,這個就是用汗水投資健康了。
董同學的膝蓋不適,初期確是重心不對而造成膝關節的壓力,在調整動作之後,現在的痠痛位置則是運動到肌肉與肌腱產生的。膝蓋不適要再細察,到底是關節不舒服還是周遭的肌肉和肌腱痠痛。不是所有的痛都是不好的,也不是所有的痛都是忍過去就好。這點一定要細分清楚。
柏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